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贸易保护政策能够保护美国电动汽车产业吗?

美国“关税大棒”的贸易保护政策对准中国产电动汽车。

上周,美国以保护国内汽车制造业为由,宣布对进口的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更高的关税,针对电动汽车的关税由25%提升至100%。美国汽车制造商长期以来一直担心,中国电动汽车的涌入可能会使它们破产。

在过去三年中,对中国制造电动汽车的恐惧指导了美国政府大部分的消费和制造业政策。例如,政府出台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将包含中国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的电动汽车排除在税收抵免优惠之外。而近期,美国政府又启动了一项针对中国产智能汽车技术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的调查。

美国试图通过保护主义为自家电动汽车产品赢得发展的空间。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对美国出口仅1万余辆,在出口总量中占比不足1%。在尚没有中国电动汽车规模性涌入的美国市场上,电动汽车行业目前的表现如何?

图片

受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廉价车型稀缺、政府补贴政策不确定性升高,以及油价回落提高传统燃油车经济性等因素影响,美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热情开始消退。据统计,2024年一季度,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占比从18.8%下降至18%,市场份额的下滑主要由纯电动汽车销量下滑导致。一季度,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7.0%(2023年第四季度为8.1%)。

电动汽车制造商方面,特斯拉一季度遭遇全球销量下滑,以RIVIANLucidFisker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各有各的困境,通用、福特等传统车企纷纷放慢电动化转型速度。

作为美国电动汽车产业的领军企业,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约38.7万辆电动车,同比下滑幅度达8.5%,环比去年四季度下跌20.2%。是近四年来首次出现季度销量下滑。同期,净利润同比下滑55.07%,表现低于华尔街的预期。为缓解销量下滑带来的压力,特斯拉实施大规模裁员,全球范围内裁员10%,至少涉及1.4万人。

图片

美国造车新势力之一的Fisker,曾被誉为“Tesla killer”(特斯拉杀手),根据最新的报道,因面临严重的财务和运营困境,Fisker在经历了多轮裁员、被强制退市后,于2024年5月5日提交了申请破产的文件。此外,公司还面临涉及多个供应商、前员工的30余起诉讼,内容基本都是欠债、还钱。

被美国用户喜爱的户外电动汽车品牌RIVIAN正面临严重的现金压力。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亏损14.5亿美元,高于2023年第一季度的13.5亿美元亏损。为削减开支,Rivian已经实施了几轮裁员,同时,Rivian发现自己陷入了“电动汽车死亡之谷”,虽然扩大了生产规模,但并没有带来足够的收入以支付其运营成本。

主营豪华电动汽车的Lucid Motors,目前盈利能力也存在困难,2024年一季度净亏损达6.85亿美元,尽管收入有所增长,但仍未达到预期。同时,受特斯拉降价的影响,Lucid也被迫降价,最近一次降价高达7000美元,为缓解运营压力, Lucid宣布裁员18%,并多次削减生产目标。

图片

传统汽车制造商福特在一季度,销售纯电动汽车20223辆,销量增长86%,福特将销量上涨归因于大幅降价策略,这也导致每辆电动汽车的亏损超过10万美元,单车亏损额是去年的两倍多。为应对挑战,福特将其电动汽车战略从以功能为重的研发转变为优先考虑成本效率。暂停与SK On合作建设第二家电池工厂、缩减某些车型的生产线。此外,福特还向供应商发出降本求救信号,以减少亏损。

一季度,通用共交付16425辆纯电动汽车,同比下降21%,渗透率占比为2.8%,低于2023年的3.4%。受现状制约,通用将2024年电动车销量目标大幅调低至25万辆,较原定40万辆目标减少近一半。同时,终止与本田合作开发平价电动车,推迟底特律工厂电动卡车产能扩张计划,转而重启混动技术研发。

显然,在没有中国电动汽车规模性涌入的美国市场上,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本身就面临诸多问题。有分析认为,制约美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原因之一是本土供应商的不给力,产业链的不完善。而消费者对电动汽车选择迟疑的现实因素主要是价格和便利性。

图片

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全球化的供应链支持,以及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价格低廉的电动汽车产品,而绝非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闭门造车”可以解决。对于利用关税政策阻碍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美洲汽车和工业实践联合负责人Dan Hearsch表示,“他们(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会在这里,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只是时间问题”。“西方汽车制造商、西方供应商真的应该提高他们的水平,并准备接受与他们一起玩。”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师Tim Hsiao在本周的一份投资者报告中表示:“最终,我们认为,对于旨在快速全球扩张的中国电动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来说,来自西方的保护主义可能仍然是近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我们认为,从长远来看,这不太可能阻止中国对电动汽车的推动。”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